0 ^1 J/ Z4 d- Y% X
1、事件始末
$ K6 Q9 d( q# R5 L+ K
山东庞某和其女儿孙某,非法经营疫苗的事件基本属实。但是——这个事件不是最近发生的,而是一年前!去年4月28日就被警方查获!而当时山东警方就向各地药监部门发出协查通报,各地已经根据涉案的疫苗批号组织回收或查封。去年就开始回收,能回收的基本都回收完了!其他账本没记录无法回收的,估计也都过有效期了(犯罪嫌疑人经营的是临近保质期的二类疫苗,因为快到期了,所以才有利可图;而从案发到现在,都过去一年了!)所以首先请大家别惊慌:现在接种的疫苗,基本上不会是涉案的问题疫苗!
1 [2 S6 Z; c0 L0 c. ]1 ~2 t) y
2、标题党
一年前被抓获了,今天朋友圈刷爆!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简直不可思议!应该去年就火爆了啊!而这个事件当时确实也早就报道了!目前所见最早报道是今年2月2号央广网《济南查获大宗失效人用二类疫苗案,涉国内24省市有疾控人员参与》。当时这条新闻,几乎没多少人关注。
去年4月28号抓获的犯罪嫌疑人,今年2月2号已经全面报道事件。那为什么过了一个多月后的今天,这事又突然火爆呢?这次报道出自“澎湃新闻”(上海的一家新闻媒体),他们的记者炒冷饭,重做这条“旧闻”,并且在标题多加了一句话——“或影响人命”。
(澎湃新闻:《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:或影响人命,山东广发协查函》)
同样的新闻报道,一个月前没几个人关注;但今天标题加了一句“或影响人命”,一下就成了爆炸新闻,大量媒体转发澎湃新闻,朋友圈更是刷爆了,大家也吓坏了。
0 G, p( f! ^. }5 S8 { M, Z
3、冷静的分析
对犯罪嫌疑人庞某和孙某,我们和大家一样充满愤怒。她们实在太缺德、太违法了。无论她们受到什么刑罚,都是罪有应得,这里没有任何好同情的!但是,还是要把整件事情冷静梳理清楚:
第一,涉案疫苗,不是假疫苗,是合格疫苗。虽然这些疫苗即将到期,但依旧是合格的疫苗。这次问题不是疫苗质量出问题,而是非法经营和没有冷链储运。
第二,合格疫苗没有冷链储运,不一定会失效。这里我们引用上海疾控中心陶黎纳大夫以前的一篇科普文章《疫苗,没我们想得那么脆弱》:
“为了保证疫苗被最大程度地利用,保持其最长的有效期,各国都将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定为2~8度……疫苗实际也可以在25℃或37℃环境下短期保存,而且这个短期比普通人想像得要长很多……世界上对温度最敏感的疫苗是脊灰减活疫苗,该疫苗可以在37度坚持48小时仍可正常使用”
当然这是科学探讨,实际工作中陶大夫也认为要遵守疫苗冷链储运的规定。但从这些讨论我们可以看出,这次事件暴露的没有冷链疫苗,最大的危害也就是“失效”(其实很大可能还并没有失效);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别的主动伤害!
第三,即使失效疫苗,事实上没有“影响人命”。因为整个事件是去年就查获了,问题疫苗也收回了,事实上没有人因为这事伤亡!对过去一年已经完成的事情,澎湃新闻的记者“或影响人命”这句话就特别不负责,严重误导读者。
尤其缺乏新闻道德的是,记者在文章中举例“安徽无为县狂犬疫苗死亡”的案例。但那个案例是2014年在安徽发生的,罪犯都被判刑了,和本案没有任何关系。而最关键的是——安徽无为县的案子,是“假疫苗”造成的!本案是真疫苗。这两件事的性质完全不一样。
所以我们总结一下,最近刷屏的疫苗事件,真正的问题是两点:
一、非法渠道销售二类疫苗(多说一句,宝宝必须打的一类疫苗,因为无利可图,根本就没有非法渠道!)
二、疫苗运输过程违法,没有冷链运输。
就这两点。整个事件,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涉案疫苗“影响人命”,甚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疫苗当时失效了。
" z O; n% e# t4、暴露的问题
这个案件是非常恶劣的,它暴露了相关部门在疫苗管理中的一些漏洞,特别是在对二类疫苗的管理方面存在漏洞,这让不法商人能屡屡钻空子有利可图!
5 i4 t1 \9 p. c: F$ f" {
5、“妖魔化”疫苗
但与此同时,我们不得不说澎湃新闻的这篇报道,其本质是“妖魔化”疫苗的行为。因为:
第一,把“过去完成时”写成了“现在进行时”;把一年前的旧事拿出来炒作,字里行间还都让你认为是刚刚3.15才发生的,让你担心自己明天打的疫苗是否会有问题;
第二,夸大了没有冷链储运疫苗的危害性;
第三,也是最缺乏新闻道德的是,把安徽无为县的“假疫苗”事件混进来,让人对疫苗产生恐惧;
当然记者特别狡猾。他特意用“影响人命”这个说法是因为他可以这样解释:比如被狗咬了,注射了失效的狂犬病疫苗,结果无效人死了。这也是“影响人命”。但这种假想,并没有任何事实支持(记者甚至强拉硬拽安徽无为的案例),因此这种假想和“请不要开车,或影响人命”、“请不要吃饭,或影响人命”一样一样的——以并未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作为标题,来暗示、诱导读者,这恰恰就是“妖魔化”!
7 M* S% z/ Z/ d* g0 }2 I, j6 G" l3 q
6、我们该怎么办?
首先,不要惊慌和恐惧。这就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!这事没啥惊慌的!基本上和咱们没啥关系!
其次,对二类疫苗,我们一贯的建议是应该打的,利大于弊。
第三,呼吁药监部门和疾控中心,严格管理疫苗;但与此同时,我们也应该冷静,不要被舆论左右。疫苗,还是应该打的。虽然有点无可奈何,但是也不要因噎废食。
1 ~! o2 A3 {3 t3 e
请理智的亳州小伙伴扩散这篇文章,
让朋友圈听到你冷静的声音!
7 G2 R9 S% x+ ~% f. ]( y